​《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2(2): 中文翻译卷首语与文章摘要

发布者:李晓蒙发布时间:2023-07-17浏览次数:33

翻译:索格飞 (Gefei Suo) 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师


卷首语

从传播的视角研究数字城市

 

潘霁  特刊编辑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3-2004

 

数字技术正在从根本上重构世界各地的城市。随着新形式的非人类智能、传感器网络和数据/计算技术不断地涌现并持续地自我更新,城市也在发生变化。城市运作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城市星球上所有居民的集体未来,媒体学者有责任在当前关于数字城市的讨论中加入传播的视角,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公众面前。

 

为什么传播视角对于数字城市非常重要?詹姆斯-凯里在他的代表作中指出,“现代通信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经验和意识的最惯常的条件,兴趣和感觉最常见的结构,存活于世,拥有社会关系的正常感受”。在数字时代,这些元素仍然构成了城市的内涵,人们怎么与作为其栖息地的城市发生关系。正是异质事物、人类和符号/历史象征积淀间的复杂的交互缠绕构成了城市。结合这三者的不同模式,如技术官僚、行政或经济计划,可能会激发数字技术的不同潜力,并创造出不同形式的都市性。这些计划中有一些导致了异化、剥削和单调无聊,这是现代性最臭名昭著的症状。当务之急是,在任何一个“装配”方式成为默认计划之前,我们亟需加入传播的观点。由于新兴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传播的视角可以为效率或控制驱动的城市规划,提供一剂“解药”。

 

城市研究的传播视角是什么?首先,我们强调个人因居住在数字城市而改变的体验和感受。时空概念的改变,个人与公共空间联系的新机会,或重新洗牌的城市感官景观都是其中的一些问题。传播的体验性创造了城市居民新的物种。新的城市文化、美学和政治随之产生。其次,需要审视产生新共享和协作模式新的城市进程。数字技术将历史与当下、远方与近处、中介与即时、自然与人工重新联系起来。这些重新连接是变革性的。它们改变了社会互动、城市治理、公共文化、交通和商业交易的过程。当人们学会如何与被数字连接突然带入他们生活的人类或非人类的新成员共存和协作时,升级的城市文明准则就浮出水面。最后,我们强调了传播的生成性。具体而言,传播视角提倡在异质性元素之间生成出游戏化的邂逅,这样的连接生产出新的地方与空间,审美感官体验和各种合作支持网络。

区别于城市规划的行政或经济观点,传播视角重视异质性的持续共存,以及将它们联系起来的对称性和创造性过程。可沟通的城市是一个富有创造力和乐趣的地方,帮助居民对抗单调的日常生活。

 

带着这些思考,本期关于“数字城市和全球文明修复”的主题专栏呼吁在数字城市的研究中采用传播的视角。Scott McQuire的文章认为,智慧城市的框架是不充分的,并建议我们从传播的角度来设计和运营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除了工程上的信噪比或高效传输模型之外,McQuire提出建立一个根本性的社会过程,构成了人类作为操纵符号、讲故事的技术存在的个人和集体身份。Mikucki的文章将媒体视为人机和机机交流,研究柏林和华沙两座城市如何实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作者认为,网络、平台和媒体基础设施已被用来描述城市当局、市民和机器之间的新的沟通过程。Rosati等人的文章探讨了迪斯尼和新的互联网景观——建立在美国南北战争后弗吉尼亚州基础上——如何影响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农场的现状,这导致美国北部弗吉尼亚州成为世界互联网之都。作者批评数字地主控制了该地区的民主条件,并呼吁为实现更自由和更可沟通的都市生活负起责任。

 

这个专题部分仍有许多问题未触及。然而,我们希望传达的信息是明确的。与杂志的标题相呼应,我们希望从媒体传播的视角来研究城市。数字媒体系统的运作不仅创造了新的城市模式,而且还将全球的城市重新联系起来。为了理解或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新的问题意识和新的方法(论)是必要的。这个专题希望能刺激和启动向这个方向努力的对话。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邮件:panji@fudan.edu.cn

网页:https://ORCID.org/0000-0001-7802-1408

 

 

 

2023年夏季卷首语:数字城市、非洲的ChatGPT使用、尼日利亚对俄乌战争的在线新闻报道以及香港“修例风波”抗议活动中情绪动员和虚假信息的使用情况

 

哈筱盈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3-2003

 

除了专题编辑潘冀介绍的“数字城市与全球文明修复”这一主题栏目外,今年夏季刊还刊登了两篇关于非洲的原创文章。Gregory Gondwe关于非洲记者对ChatGPT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和看法的文章显示了西方在网络信息中的主导地位如何引起了记者们的担忧。Osakue OmoeraEmeke Nwaoboli对两个受欢迎的尼日利亚在线新闻网站“撒哈拉记者”和“优质时报”的研究表明,尽管尼日利亚与俄罗斯有着紧密的贸易关系并依赖来自俄罗斯的进口,这些网站都将俄乌战争消极地描述为生活在这两个国家的尼日利亚人的流离失所,以及尼日利亚政府如何支持西方的立场。

 

 

我们这次的特色翻译文章来自中国。这篇由景泰、陈秋怡和徐写作的文章“情感共同体与协同行动: 香港“修例风波中虚假信息的动员机制”,最初发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上。本文Twitter上的帖子进行计算性情绪分析和内容分析。该文章解析了香港抗议者在那段时间在推特上使用的虚假信息活动中的情绪动员机制。这项研究对研究社会动荡和公共动员有重要意义。文章还显示在中国发表的传播研究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复杂的大数据进行的分析。

 

 

祝大家阅读愉快!

 

作者信息:

哈筱盈美国Bowling Green州立大学

邮箱:louisah@bgsu.edu.

网页:https://orcid.org/0000-0002-0223-368X

 

 

 

超越智慧城市:21 世纪城市以传播为主导的议程

Scott McQuire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3-0018

 

摘要

包括网络传感器、大屏幕和移动设备在内的数字媒体技术已成为21世纪无处不在的城市基础设施。理解数字技术融入城市空间的主要框架已成为智慧城市话语。在本文中,我将论证,目前为止所阐述的这个框架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城市基础设施的社会潜力。数字城市基础设施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外观,还改变了它们作为社会环境的运作方式。我将提出“可沟通城市”作为思考数字化城市的替代框架。可沟通城市的概念创造了一种可能,将网络化城市空间作为“试验场”:当下全球化媒介关键的问题意识可以在其中以物质化形式得到实现。它是具身媒体和新型传播机构的日常体验与强大的追踪逻辑以及作为城市治理技术的新型自动化和机器学习的广泛部署发生冲突的前沿地带。

 

关键词城市传播、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可沟通城市

 

 

 

 

ChatGPT和全球南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记者如何使用聊天机器人

Gregory Gondwe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3-0023

 

 研究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记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重点关注错误信息、剽窃、刻板印象以及在线数据库不具代表性等问题。该研究将这些问题置于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即全球南方是否可以有效和公平地使用人工智能。


研究设计/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涉及对来自六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即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的记者进行的采访,目的是确定这些国家的记者如何使用ChatGPT。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是正在进行的人工智能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在获得 IRB批准后于2022919日启动。 ChatGPT项目则是在研究中发现参与者已经在使用聊天机器人之后于20231月启动的。

 

研究结果

该研究强调,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有限且不具代表性的非洲语料库上运行,使其对被认为是文明和不文明的语言具有选择性,从而限制了其在该地区的有效性。然而,该研究还表明,在缺乏代表性语料库的情况下,由于记者无法完全依赖这些工具,像ChatGPT 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为有效的新闻实践提供了机会。

 

现实意义
该研究强调人类机构需要向该工具提供相关信息,从而为全球数据库做出贡献,并在设计人工智能工具时考虑不同的数据源,以尽量减少偏见和刻板印象。

 

社会意义

该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工具对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有必要在新闻业及其他领域推动以负责任和合乎道德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原创性/价值

该研究的原创价值在于阐明新闻业使用人工智能的挑战和机遇,促进后殖民思维,并强调多样化数据源和人类代理在人工智能工具开发和使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成性人工智能、Chat GPT、错误信息、剽窃、刻板印象、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语料库、新闻业

 

 

 

 

 

数据种植园:北弗吉尼亚与“世界互联网之都”的数字文明理论化

Clayton Rosati, Aju James, and Kathryne Metcalf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3-0017

 

研究目的

弗吉尼亚州北部和华盛顿特区都市区作为全球化数字城市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节点的发展是公认的。这篇文章探究了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技术地理学的发展,作为人类转型的地球时代的一部分,有人称之为“种植园新世代”(相对于“人类新世代”)。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和批判的方法对弗吉尼亚州北部地区的种族、景观和技术政策进行解释分析。

 

研究结果

 本文确定了该地区对其“田园式”农业景观的社会依恋,其根源在于美国内战和重建失败后种植园作为“奴隶制的来世”而重新实施的巨大不平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数字种植经济中的种植园经济条件——以资源垄断、榨取式剥削和单一作物“生态”为特征——基于世界上大约70%的互联网流量都流经的“服务器农场”(又称数据中心)产业。它将种植园时代的这一数字属性视为南北战争后的叛乱时代,其中对历史的操纵、对“可耕”(数字)土地的积累和控制以及在准封建主义产权下对社会进程的剥夺鼓励了不平等的、不可持续的并且往往是暴力的文化和政治生态。

 

现实意义

思考数字城市主义的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当代媒体行业的在线和离线地理。

 

社会意义

本研究把数字调解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反政府和种族-民族主义运动视为种植园制度、种族化的社会不平等和废除奴隶制引起的更长期的、悬而未决的地球冲突的一部分。

 

原创性/价值

一些关于“数据殖民主义”的研究隐含地将数字城市主义与多数以农业为焦点的关于种植园新世代的研究联系起来。本研究以特定的历史地理背景为基础,并以特定的政治经济行为体的作用为侧重,使这种联系变得明确。

 

 

关键词

北弗吉尼亚、网络基础设施、重建、种植园新世代、城市权利

 

 

管理未来城市:大变局背景下的媒体、信息和传播技术

Jacek Mikucki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2-0065

研究目的

本文的目标是探讨柏林和华沙这两个欧洲案例研究中信息技术和媒体的使用情况--柏林和华沙。基于两个欧洲城市的不同战略,研究结果可以用来制定城市政策、设计媒体基础设施。柏林和华沙在实施智慧城市的概念方面采取了不同的路径,使这一理念适应其经济、历史和社会现实。在这里,媒体被理解为人机通信和机机通信,也被理解为物理和数字媒体基础设施。

研究方法

该研究旨在根据市政厅当局对智能解决方案的实际执行情况,对战略和机构(包括私人和公共机构)进行研究。该研究将灰色文献(新闻报道、公司战略、市政厅文件)的分析和对两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和城市规划者进行了30次半结构化访谈的定性研究相结合。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可能会提供证据,说明实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潜在驱动力和障碍。结果还江证明,城市中的媒体和信息技术得以实施是由于通常独立实施智慧城市战略的实体的数据政策。城市当局的任务是保证获得基本的基础设施,这是私人实体创造其他解决方案的基础。

现实意义

实证研究有可能提供证据表明,柏林和华沙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基于机器间通信的解决方案,但对“临时”解决方案的使用越来越多。


社会意义

这项研究可以作为智慧城市管理者、媒体基础设施和城市战略的信息来源,重点关注居民和信息通信技术。研究结果面向媒体和城市专家和学者,以及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工程师、信息通信技术专家、政策制定者、城市管理者和市民。

研究价值

该研究表明,移动设备、类似媒体的服务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导致市政厅的发展战略和用来分析城市的新的理论方法发生变化。这项研究发现,网络、平台和媒体基础设施已经被用来描述城市当局、市民和机器之间的新的沟通方式。有人认为,培养先进的媒体基础设施(软的和硬的)有可能创造“未来城市”。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战略、智慧城市媒体、媒体基础设施

 

“撒哈拉记者”新闻机构和“优质时报”网站对俄乌战争的在线报道

 Osakue Stevenson Omoera and Emeke Precious Nwaoboli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3-0022

 

研究目的

大众传媒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新闻来源,尤其是在冲突和战争期间。媒体依赖理论认为,在危机或不稳定期间,社会更多地依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帮助其了解战争的发展。本文调查了“撒哈拉记者”和“优质时报”报道俄乌战争的频率,确定了“撒哈拉记者”和“优质时报”在俄乌战争报道中使用的最主要的语气,并解析了“撒哈拉记者”和“优质时报”对俄乌战争的报道框架。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罗伯特·恩特曼的框架理论为基础,以20223月——2022 9月“撒哈拉记者”和“优质时报”的在线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人口普查抽样技术为研究抽取样本,采用解释建构模型作为数据分析的方法。

 

研究结果

撒哈拉记者”和“优质时报”对2022年俄乌战争的报道很频繁。此外,他们更关注战争对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尼日利亚移民或学生的影响。

 

研究意义

调查结果表明,在线报纸大多对俄乌战争持负面态度,并在报道中强调战争对尼日利亚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尼日利亚学生的影响。

 

研究价值

这篇文章通过研究尼日利亚对俄乌冲突的在线新闻报道,为俄乌战争的媒体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建议尼日利亚在线报纸不要只关注战争的负面报道及其对尼日利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他们应该在报道中采用更多样化的框架和基调,以影响利益相关者采取行动阻止战争,并让尼日利亚政府负责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以阻止尼日利亚人移民海外寻求学术上和生活上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俄乌战争、大众传媒、危机、框架理论、“撒哈拉记者”、“优质时报”、尼日利亚、尼日利亚移民、在线新闻报道

 

 

情感共同体与协同行动:香港“修例风波”中虚假信息的动员机制

汤景泰 陈秋怡 徐铭亮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3-2002

 

摘要

计算宣传的大规模应用,虚假信息运动顺应“后真相”政治的逻辑在全球频繁出现。但与国际学界通常认知不同的是,中国其实经常成为其中的受害者。为深入考察国际涉华虚假信息运动的传播机制,本文以2019年香港爆发的“修例风波”运动为例,依据Google Fact Check Explore项目核查过的“反修例”运动中的虚假信息,抓取了推特平台上相关的传播数据,通过内容分析、情感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探讨了虚假信息的情感动员机制。研究发现,在香港“反修例”运动中,虚假信息传播成为运动中进行情感动员的关键策略。虚假信息的传播主体形成国际化传播矩阵,他们大规模制造并传播各种虚假信息,以唤起的共同情感体验为基础,以虚假信息的传播行为为表征,建构并不断拓展“同盟”,然后又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应情感的广泛传播导向不同的运动“目标”认知,从而促使运动参与者采取不同类型的行动。这种情感动员机制表明,事实的“大而不可知”加剧了确认偏误,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空间。虚假信息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促使运动参与者完成了对共同体的想象,而不同的情感类型又为不同的行动类型提供了动力支持。

 

关键词

社会运动、推特、情感共同体、动员机制、时间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