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3(4): 中文翻译卷首语与文章摘要

发布者:李晓蒙发布时间:2025-01-16浏览次数:10

1. 美食博主如何影响饮食选择并操纵情绪:基于民族志的研究

Somdatta Mukherjee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4-0026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我们的饮食习惯选择如何受经济条件、原材料的可获得性以及我们想要消费的食物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解析了这些选择如何受到社交媒体上美食博主的影响,以及社交媒体上食物相关内容如何影响我们的饮食。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民族志方法聚焦YouTube上的“Foodka Series”美食频道这一特定案例,并通过主体和客体视角进一步进行“深描”。

 

研究发现

观众和消费者容易受到情感风险的影响;美食博主通过他们的社交媒体互动改变了我们的情感状态;特定的YouTube内容有助于文化的扩散与传承。

 

实践意义

研究者可以了解如何用“深描”来阐释社会行为,各种研究设计的包容性以及如何用不同的定性方法来批判性地分析单一案例。对活动分析、文件分析、形象社会学传统和不同工具的适应和使用,可能会导致方法论的多元化,这可以为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社会意义

这项研究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在重新评估自己的饮食选择?然后,该研究显示,我们的选择不完全基于自身选择,而是由社会构建、操纵和重建。消费者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反应可能会因为社交媒体上与食物相关的活动而发生改变。

 

原创性/价值

这是第一项在西孟加拉邦进行的民族志研究,它探讨了美食博主如何操纵我们的情绪并影响我们的饮食选择。读者必须意识到,在 Web 2.0 时代,我们的情感很容易受到 “风险 ”的影响。抛开我们内心的“我们”,我们正走向 “自我”,沉溺于博主公然的自我商品化、自我品牌化、自我宣传和自我编辑。

 

关键词

博主情感、食物、社交媒体、民族志、文化

 

翻译者:缪沁倚

校对者:张韫琳

 

 

 

2. 食品博主对Ins上数字劳动和美食知识传播的情感研究

Maria Victoria Mairano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4-0027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对博主作为内容生产者所从事的数字工作的情感生态以及他们在个人主页上分享的食物做法所体现的情感生态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数字访谈,并对参与访谈的食品博主的Ins动态进行数字民族志研究。

 

研究发现

我们在所分析的情感生态中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博主的帖子都涉及情感生态,如对分享内容、与他人一起用餐、烹饪的喜欢,餐点规划、烹饪过程中的疲惫,以及在与他人一起用餐和分享内容时的喜爱与享受。在访谈中,我们体会到博主在展示/反思、分享内容、启发或传递信息给他人过程中出现的快乐和幸福,以及某些情况下博主对自身作品表达的掺杂冷漠或疲惫情绪的满意。

 

实践意义

分析当今的数字消费以及网红现象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工具。在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背景下,亟需围绕数字劳动的变化、新工作空间、劳动者与公司/ 品牌/企业间的关系,以及这一过程中身体与情感的参与开展对话。

 

社会意义

本文探讨了数字消费、美食数字化实践以及博主工作对日常社会实践的影响。

 

原创性/价值

本文基于阿根廷食品博主的形象,探讨了Ins上组织饮食实践和内容生成的感性结构标准。

 

 

关键词:阿根廷、Ins、食品博主、情感、访谈、数字民族志  

 

翻译者: 姜涵子

校对者: 吴佳宜

 

 

 

3. 什么造就了超级影响者?在中国检验名声起源理论

邵逸涵  Lars Willnat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4-0032

 

研究目的

中国的社交媒体影响者显著影响了公众的政治态度、社会态度及行为。基于名声起源理论,本研究探讨了内容原创者、名人、记者中哪种类型的影响者能最有效地改变其追随者的态度和行为。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在线实验的方法,在实验中采用3(影响者类型:原创者、名人、记者)× 2(信息背景:政策导向、社交模式)设计。共回收了627份调查问卷,以评估参与者如何评价社交媒体影响者,并考察他们对影响者支持的问题的态度和行为。

 

主要结果

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交媒体影响者的影响力取决于他们的身份和他们推广的信息类型。与原创者和名人相比,记者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参与者对政策性信息的态度。相比之下,原创者在分享社交模式信息时更有效地影响人们的态度。此外,无论信息背景如何,记者都比其他影响者拥有更强的专业知识。

 

社会意义

本研究表明,身份和信息背景共同决定了社交媒体影响者对促进非营利性活动的影响力。

 

实践意义

传播者可以应用本研究发现,通过考虑影响者名声起源和他们推广的信息背景,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影响者。

 

原创性/价值

本研究强调了社交媒体影响者在推动非营利性活动方面的优势,并指出了提升其影响力有效性的条件。

 

关键词:中国、微博、社交媒体影响者、环境传播

 

翻译者:李子龙

校对者:黄琪芸

 

 

 

4. “为什么我看起来不像那样”:理想化认同网红对粉丝幸福感的负面影响
张若楠 Trinidee Mercado 陈瑜 比畅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4-0033

 

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与准社会交往理论,旨在探讨粉丝对YouTube网红的

认同如何影响其心理幸福感,以及与网红的准社会交往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通过与一位现实中的YouTube网红合作,使用Qualtrics调查收集网红-粉丝数据(N = 504)。采用Hayes过程模型(Hayes Process Modeling)进行中介和调节分析。

 

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观众对网红视频的喜爱能够正向促进其理想化认同,而这种认同对其心理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准社会交往理论在理想化认同与粉丝幸福感之间的负相关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以视频博客(vlog)为导向和护肤视频为自变量的模型中。

 

实践意义
本研究为网红在降低其视频对观众的负面心理影响方面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尽管网红内容创作已成为一个繁荣的行业,但网红与观众的关系及其对观众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不应被忽视。

 

社会意义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本研究还讨论了在社交媒体上与网红进行比较的意识以及社交媒体传播的过滤效应。

 

原创性/价值
随着网红在社交媒体上的崛起,他们对粉丝的影响已不仅限于提供信息、娱乐、陪伴以及产品代言。本研究探讨了网红内容对观众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通过社会比较和准社会交往机制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理想化认同、网红、准社会交往、社交媒体幸福感、网红-粉丝关系

 

                                          翻译者: 贺灵心

校对者: 张婧溢

 

 

 

5. 墨西哥酷儿影响者:身体-情感的社会重构

Melina Amao Ceniceros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4-0031

 

研究目的

酷儿影响者的兴起与多个现象相互交织,这些现象将名人文化、数字心理政治学以及历史上的LGBTIQ+运动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后现实”。本研究从生理性别/社会性别体系的表征和主体化角度,分析了墨西哥酷儿影响者可见性所引发的身体/情感张力。在LGBTIQ+社区死亡政治背景下,比较了视觉叙事和政治立场的表现或缺失情况。

 

研究方法

研究首先采用描述性的方法概览墨西哥酷儿影响者的多样形象,随后应用媒介传记法对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选取文本和数字图像,通过身体性、情感性和视觉性组成的三维分析模型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

墨西哥酷儿影响者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主流性别叙事,并开辟了认可非主流身体形态和身体实践的可能性。他们生产的内容明确表达了反叙事、反视觉性和反情感性,例如面对羞耻的自豪感,以及面对新自由主义将自豪感去政治化的愤怒。

 

实践意义

酷儿研究为制定承认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多样性权利的公共政策提供指导。媒介传记法为研究社交媒体上的当代视觉叙事开辟了创新途径。

 

社会意义

反叙事、反视觉性和反情感性为那些被主流性别模式系统性和历史性边缘化的人有尊严地生存提供合法性,并去除群体阶层差异。

 

原创性/价值

这是首次使用媒介传记法来分析社交媒体上视觉叙事的研究。它为传播学、酷儿研究以及身体与情感社会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洞察。

 

关键词:影响者、身体性、情感性、酷儿、墨西哥、媒介传记

 

翻译者:黄可心

校对者:刘子琪

 

 

 

6. 社交媒体影响者与粉丝的孤独感:准社会交往、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刘娟  Jung-Sook Lee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4-0025

 

研究目的

先前的研究探讨了社交媒体的普遍使用如何影响孤独体验,但很少有研究考察与社交媒体影响者的互动对孤独感和幸福感的具体影响。本研究考察了粉丝与社交媒体影响者的互动如何通过这一过程中的中介机制来影响孤独感。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Qualtrics平台进行在线调查,参与者是通过Dynata(一家专业抽样公司)招募的美国居民。

 

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通过准社会交往和感知的社会支持,粉丝与影响者的互动和孤独感之间呈正相关。此外,归属感和感知的社会支持在粉丝与影响者的互动与孤独感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实践意义

我们的研究表明,虽然与社交媒体影响者(SMIs)的互动可能会促进准社会交往、归属感和社会支持,但矛盾的是,它们也可能增加孤独感。这表明,社交媒体影响者可以被视为一把双刃剑,既提供社会联系,又同时加剧孤独感。因此,粉丝需要意识到自己与社交媒体影响者的情感依附,以及这种依附可能对他们的幸福感产生的不利影响。

 

社会意义

我们的研究对人们如何理解社交媒体影响者在现代信息环境中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为未来关于社交媒体影响者对情感、社交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术界更多关注与社交媒体影响者互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原创性/价值

我们的研究发现与以往的研究发现不同,后者认为积极使用社交媒体可以通过增强社会支持来帮助减少孤独感。这种矛盾可能和社交媒体影响者与粉丝互动的性质有关,而这种互动通过一系列中介因素影响孤独感。

 

关键词

社交媒体影响者、孤独感、准社会交往、归属感、感知的社会支持、美国

 

翻译者:方元

校对者:王可萱

 

 

 

7. 作为社会影响者的内容创作者:预测在线视频发布行为

Leo Jeffres, David Atkin and Kimberly Neuendorf

https://doi.org/10.1515/omgc-2024-0022

 

研究目的

创意内容影响者正不断抓住机遇,为了表达自我,也为了使他们的视频变现。本研究测试了一个综合结构,以确定“创意网红环境”是否影响人们在网上发布视频的动机以及从中获得的满足。

 

研究方法

通过对视频“创作者”(327人)的全国在线调查,我们测试了一个等级模型,以评估社会类别、自恋等个性因素和使用与满足理论等中介传播框架的影响。

 

研究发现

多元回归分析可以解释我们预测 (1)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的动机和 (2) 从发布视频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模型中大约有一半或更多的差异。

 

实际意义

研究结果揭示了创意网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每个视频内容类别的不同预测因素组合,包括人们生活的更大环境、社会类别和个性因素对发布动机的强烈影响模式,但不包括传统媒体或新技术的使用。

 

社会影响

结果同样强调“不同类型的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可以用最近研究中出现的“内容胜于形式”这个主题来解释。总体而言,虽然我们确定了这一系列结构对预测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动机强度的重要性,但对所提出的模型的支持程度参差不齐。

 

原创性/价值

本研究对大环境因素、社会类别、个性指标和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勾勒出制作网络视频的社交媒体 “创作者文化”。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可以在此增加一个组成部分--网络视频的 “内容类型”--作为模型各组成部分不同预测能力的调节因素。

 

 

关键词

调查、创意内容影响、使用与满足理论、社交媒体视频

 

翻译者:陆艺宁

校对者:张雯